龙陵县地处高黎贡山南延地带,在这块2884平方公里的“宝地”上,既有驰名中外的松山抗战遗址,又有美誉全国的黄龙玉,更有惠及当地百姓的黄山羊及核桃、石斛等特色高原生态产业……在龙陵,提到石斛生态产业,自然就会想到土生土长的“龙陵闺女”赵菊润,她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斛人”。
赵菊润,中共党员,1997年参加工作,现任龙陵县石斛研究所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先后在林业站、林业局、石斛研究所等部门工作。无论是岗位调换还是时间更迭,不变的是赵菊润对石斛生态产业那颗始终坚守的“初心”。
22年来,她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及“无我”的工作态度,一直坚持从事石斛等中药材产业科技研发与推广工作,致力于龙陵石斛产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和品牌化的指导服务。作为石斛行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石斛科技成果转换的助推者和石斛品牌打造助力者的赵菊润,先后被聘为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专家,中国中药协会检测认证技术专委会专家委员,“中国好石斛”评审专家。并获“保山市产业建设领军人才”“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云岭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等多项荣誉和称号。
潜心研究
做石斛行业科技创新的践行者
科技创新关键在于成果的转化。22年来,赵菊润始终秉持“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立足龙陵实际,以一种“无我”的工作态度,认真总结经验、潜心研究石斛驯化、栽培等系列新技术。2011年夏天,她带领同事选择龙山、象达、碧寨等乡镇的50多个不同海拔区域地块开展紫皮石斛科研实验种植,经过团队长时间的努力,终于选育出了“龙紫1号”优良品种并通过省级认定。目前她主持选育出了“龙紫2号”“龙紫3号”“龙紫4号”“龙紫5号”优良品种(新品种)。当然,“彩虹”背后也有“风雨”,如在科研实验过程中,遇到“家人生病不能回家照顾”“深夜伏案撰写科研材料”“实验技术推广难”等情况是常有的事。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团队同事的帮助下,她主编出版了《龙陵紫皮石斛》《中国石斛图鉴》《中华枫斗》《石斛名医临床与食疗应用》等石斛科技专著4部;科研成果《紫皮石斛仿生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制定地方标准7项;2013年以来,主持或参与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科技项目18项,累计争取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资金1451万元;在SCI、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7篇,公开发表学术专著4部;选育省级林木审定委员会通过的良种、新品种8个;部分关键技术和原创性成果居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成为石斛科技发展的“方向标”。
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努力下和赵菊润科研团队助推下,2017年5年,龙陵县申报的“紫皮石斛”30种中药饮片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在全省率先进入《云南省基本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云南省医保药品目录数据库,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按乙类药品管理;2018年2月,由赵菊润主持制定的《云南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紫皮石斛》正式实施,打开了紫皮石斛作为食品的市场准入通道,紫皮石斛成了全国首个获得食品标准的石斛种,也是我国批准的第二个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紫皮石斛”为全县石斛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和贫困地区群众的增收致富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更为全县延伸石斛中药产业链注入了新活力。
集思广益
做石斛行业品牌打造的助力者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斛人”的赵菊润,千方百计打造石斛品牌,提升石斛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有力推动石斛生态产业健康稳步发展,让广大山区贫困群众从中获得了更多实惠,她积极向业主了解石斛行业品牌的包装设计、品名构想、工艺制作及石斛规模化、集群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还隔三岔五地跑石斛科研机构,主动向专家咨询对打造石斛品牌的意见建议及如何依靠科技走品牌发展的路子等情况,积极向石斛行业企业建言献策,争做石斛行业品牌打造的助力者。近10年来,她累计向省内石斛行业相关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80余条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目前全县获得了“龙陵紫皮石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注册了“品斛堂”“极斛”“打虎坡”“古箐宝”等品牌,申报了紫皮石斛精片、紫皮石斛酒和铁皮石斛精片等16个龙陵石斛“健字号”,开发了石斛枫斗、石斛精片、石斛酒等6个系列数十种产品;如在“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暨2016年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发布会”上,龙陵石斛以品牌价值75.15亿元和潜在价值261.26亿元,荣登2016年全国农业企业品牌10强、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和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在2017年全国创建示范区建设暨区域品牌价值评价结果新闻发布会上发布,龙陵石斛品牌价值75.15亿元,潜在价值261.26亿元,同时荣登2017年度全国农业区域品牌10强、最具潜力区域品牌30强、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
扎根基层
做石斛科技成果转换的助推者
科技是产业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服务是不分地域的。只要群众需要,我会尽心尽力地当好石斛技术的‘宣传员’,毫不保留地把我的经验和知识教给他们……让我们为老百姓实现石斛产业‘致富梦’而共同努力!”性格直爽的赵菊润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特别是深入基层进行石斛技术服务指导,大力推广石斛优质品种新种植技术。记得2017年7月的一天下午,龙陵县龙山镇的一位斛农打电话给赵菊润:说他家的石斛得病了,像是染上了“锈病”。为准确对“症”下“药”,她撂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带上技术员冒雨驱车10多公里,前往该农户石斛苗圃地对病症进行现场“诊断”,最终确定为“锈病”。后来该农户按照她开的“方子”用药,有效控制了病情。像这样的情况,少说一年也有10多次。她就是这样一个“有求必应”“一根筋”的人。近10年来,仅在省内她就开展各种类型石斛技术现场服务和现场培训4620余期、受训群众4.5万人次,接受群众电话技术咨询1100多次。其中,贫困户受训人数超过1万人次;先后受邀到普洱、临沧、文山、西双版纳、大理、德宏、怒江及省外石斛主产区进行石斛技术指导(培训)68次。共发放石斛实用技术资料23.9万册;指导52家省内企业建立石斛有机栽培示范基地3260亩;目前她带领团队收集的石斛资源191种;为全省石斛高原特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她取得的多项技术成果,将成为云南省8万多亩石斛基地建设的主要支持技术,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富民兴滇注入了活力。
截至目前,云南省药用石斛种植面积达8.42万亩、占全国石斛总面积的53.6%。龙陵县药用石斛种植面积为1.83万亩、占全国石斛总面积的11.6%。其中龙陵紫皮石斛种植面积占全国的70%,被列为“中国紫皮石斛之乡”。
目前,赵菊润还主持承担省级科研及工程项目15项,利用成熟的技术服务云南省6万亩石斛产业发展。由她带领的技术团队已成为龙陵、保山乃至云南石斛界的产业技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对全国石斛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石斛科研等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作用。
版权所有©:云南武贤士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滇ICP备18001812号
53052202000232号
地址:云南省腾冲市腾越镇观音塘社区滨河小区531号 EMAIL:service@cexidi.com
Powered by PHPYun.